臺灣擴大承認大陸高校學歷吸引陸生赴台就學
2013年03月13日 20:16:44
- Aug 08 Thu 2013 16:18
臺灣擴大承認大陸大學學歷吸引陸生赴台就學
- Aug 08 Thu 2013 16:17
大陸學歷甄試6月7日起報名 採認學校增至111所
大陸學歷甄試6月7日起報名 采認學校增至111所
2013年05月30日 11: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 Aug 08 Thu 2013 15:13
大陸大學免試招收優秀台生
國台辦:大陸高校將免試招收優秀台生
2010年04月17日15:35 人民網
- Aug 08 Thu 2013 15:12
大陸大學全日制台生將納入醫療保險
國台辦:大陸高校全日制台生將納入醫療保險
2013年04月10日 10: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Aug 08 Thu 2013 15:11
臺灣新增採認大陸70所大學學歷
臺灣新增採認大陸70所高校學歷 國台辦表示歡迎
2013年03月14日 04:47作者:來源:北京日報
- Aug 08 Thu 2013 15:10
臺灣居民可在大陸大學申請教師資格
國台辦:臺灣居民可在大陸高校申請教師資格
2012年06月17日10:16 中國新聞網
- Aug 06 Tue 2013 10:43
港澳臺醫師在深圳可多點自由執業
港澳臺醫師在深圳可多點自由執業
- Aug 02 Fri 2013 16:56
台灣中醫特考101年停辦
- Aug 02 Fri 2013 11:35
大陸中醫名校簡介│遼寧中醫藥大學
大陸中醫學名校排行: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成立於1958年,主校區位于省會城市瀋陽,分校區位于濱城大連和藥都本溪,是遼寧省唯一一所培養中醫、中藥、針灸推拿、中西醫臨床醫學、高級護理人才和醫學相關類人才的高等院校。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遼寧五一獎狀、依法治校示範校、安全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經過50多年的發展,遼寧中醫藥大學在國際交流型中醫藥人才、實驗創新型人才、傳統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考試工作基地、全國中醫藥外語培訓基地、全國中醫藥文獻檢索查新分中心、全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是國家科技部確定的中藥新藥臨床試驗關鍵技術及平臺研究的建設單位,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定的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世界針灸協會聯合會遼寧教育基地暨考試分部,是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考試與測評委員會籌委會副主委單位,是國家首批有條件接收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學生的高等院校,是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遼寧中醫藥大學設置醫、理、工、管、文5個學科門類,19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萬余人,下設15個學院、4所直屬附屬醫院、2個教學部、2個教學實驗中心、3個研究院、6個研究所、2所圖書館、4所博物館。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2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7個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5個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21個省中醫藥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1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個省級示範(特色)專業、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教學團隊、22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分享課程、主編30余部國家及行業規劃教材、8部省級精品教材,4部“十二五”省級規劃教材,2個省級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網路化平臺建設專案,26項省級教學成果、1個省級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門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精品視頻公開課、2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專案,獲得38項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特色優勢實驗室項目;與歐美及東亞、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個大學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加快了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步伐。有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個國家臨床藥理基地、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22個省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承擔和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數十項、省級科研項目數百項,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著作數百部,科研經費年均突破億元。
四所直屬附屬醫院共有6個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20個國家中醫藥管 理局重點專科(另有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培育項目,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建設基地),31個省重點專科;4所直屬附屬醫院分別增具遼寧省中醫院、遼寧省中醫藥研究院、遼寧省肛腸醫院、遼寧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名稱;另有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40餘所臨床教學及臨床實習醫院。
現有1名“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名國家名師、1名國醫大師、26名國家級名中醫、22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8名省級教學名師、5名省級專業帶頭人,46名省名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人,遼寧省攀登學者2人,遼寧省領軍人才2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3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百人層次26人、千人層次40人,省市級優秀教師8人。
櫛風沐雨譜華章,桃李芬芳譽滿園。在改革中不斷前進的遼寧中醫藥大學,本著“不求最大,但求最強”的辦學理念,實施“學科立校、人才強校、科技興校”戰略,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為祖國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正向著高水準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的奮鬥目標闊步前進!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成立於1958年,主校區位于省會城市瀋陽,分校區位于濱城大連和藥都本溪,是遼寧省唯一一所培養中醫、中藥、針灸推拿、中西醫臨床醫學、高級護理人才和醫學相關類人才的高等院校。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遼寧五一獎狀、依法治校示範校、安全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經過50多年的發展,遼寧中醫藥大學在國際交流型中醫藥人才、實驗創新型人才、傳統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考試工作基地、全國中醫藥外語培訓基地、全國中醫藥文獻檢索查新分中心、全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是國家科技部確定的中藥新藥臨床試驗關鍵技術及平臺研究的建設單位,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定的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世界針灸協會聯合會遼寧教育基地暨考試分部,是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考試與測評委員會籌委會副主委單位,是國家首批有條件接收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學生的高等院校,是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遼寧中醫藥大學設置醫、理、工、管、文5個學科門類,19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萬余人,下設15個學院、4所直屬附屬醫院、2個教學部、2個教學實驗中心、3個研究院、6個研究所、2所圖書館、4所博物館。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2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7個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5個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21個省中醫藥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1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個省級示範(特色)專業、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教學團隊、22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分享課程、主編30余部國家及行業規劃教材、8部省級精品教材,4部“十二五”省級規劃教材,2個省級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網路化平臺建設專案,26項省級教學成果、1個省級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門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精品視頻公開課、2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專案,獲得38項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特色優勢實驗室項目;與歐美及東亞、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個大學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加快了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步伐。有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個國家臨床藥理基地、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22個省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承擔和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數十項、省級科研項目數百項,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著作數百部,科研經費年均突破億元。
四所直屬附屬醫院共有6個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20個國家中醫藥管 理局重點專科(另有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培育項目,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建設基地),31個省重點專科;4所直屬附屬醫院分別增具遼寧省中醫院、遼寧省中醫藥研究院、遼寧省肛腸醫院、遼寧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名稱;另有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40餘所臨床教學及臨床實習醫院。
現有1名“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名國家名師、1名國醫大師、26名國家級名中醫、22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8名省級教學名師、5名省級專業帶頭人,46名省名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人,遼寧省攀登學者2人,遼寧省領軍人才2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3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百人層次26人、千人層次40人,省市級優秀教師8人。
櫛風沐雨譜華章,桃李芬芳譽滿園。在改革中不斷前進的遼寧中醫藥大學,本著“不求最大,但求最強”的辦學理念,實施“學科立校、人才強校、科技興校”戰略,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為祖國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正向著高水準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的奮鬥目標闊步前進!
- Aug 02 Fri 2013 11:34
大陸中醫名校簡介│浙江中醫藥大學
大陸中醫學名校排行: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中藥為主,醫理工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高校。座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南岸,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六和塔”隔江相望。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6月,正式成立浙江中醫學院,校址位於杭州市慶春街原浙江大學舊址。2000年3月,整體遷至現址。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
學校是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中醫藥研究生、獲得港澳臺地區招生權、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首批國家教育資訊化試點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實施高校,是浙江省屬高校中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工作基地。
學校現設15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濱江學院),建有13個研究機構,擁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1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643人(含獨立學院),其中本科生9839人、碩士生1421人、博士生168人、留學生215人;成教生1933人。
學校著力加強隊伍建設,不斷優化人才師資結構。現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4257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正高職稱267人,有專任教師836人,其中正高職稱167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浙江省特級專家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0人、浙江省“千人計畫”人選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浙江省教學名師7人、浙江省名中醫38人。
學校著力推進學科專業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醫臨床基礎為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級學科,先後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4個。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博士點14個,覆蓋中醫、中藥2個一級學科和中西醫結合臨床二級學科;有碩士點46個,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6個一級學科和生物化工二級學科,自主設置聽力學、中醫藥衛生事業管理、中藥市場營銷和口腔修復重建醫學目錄外專業4個;具有臨床醫學(中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臨床醫學、中藥學、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現有本科專業26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浙江省重點專業8個、優勢專業6個。中醫學、中藥學入選首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案。擁有國家教學團隊1支、國家精品課程4門。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先後兩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
學校著力優化科研管理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實力。擁有血液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重點實驗室10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3個,浙江省公共科技條件平臺2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3支。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畫等國家級項目116項。近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先後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以及麗水市、海寧市、衢州市、磐安縣、余杭區、拱墅區、桐廬縣等市縣(區)開展了產學研戰略合作,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辦有《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浙江臨床醫學》2種學術期刊,其中《學報》是全國對外發行最早的中醫學術刊物之一,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被美國《化學文摘》、波蘭《哥白尼索引》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
學校重視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已與美國、德國、日本等26個國家與地區的58個教育、科研、醫療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招收了52個國家與地區的國(境)外學生,先後聘請了39位外國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
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得到了習近平、張德江、李鵬、李嵐清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肯定。
目前,學校正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立足浙江、輻射全國、面向世界,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準中醫藥大學而努力!(以上資料截止2013年5月)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中藥為主,醫理工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高校。座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南岸,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六和塔”隔江相望。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6月,正式成立浙江中醫學院,校址位於杭州市慶春街原浙江大學舊址。2000年3月,整體遷至現址。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
學校是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中醫藥研究生、獲得港澳臺地區招生權、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首批國家教育資訊化試點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實施高校,是浙江省屬高校中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工作基地。
學校現設15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濱江學院),建有13個研究機構,擁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1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643人(含獨立學院),其中本科生9839人、碩士生1421人、博士生168人、留學生215人;成教生1933人。
學校著力加強隊伍建設,不斷優化人才師資結構。現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4257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正高職稱267人,有專任教師836人,其中正高職稱167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浙江省特級專家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0人、浙江省“千人計畫”人選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浙江省教學名師7人、浙江省名中醫38人。
學校著力推進學科專業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醫臨床基礎為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級學科,先後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4個。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博士點14個,覆蓋中醫、中藥2個一級學科和中西醫結合臨床二級學科;有碩士點46個,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6個一級學科和生物化工二級學科,自主設置聽力學、中醫藥衛生事業管理、中藥市場營銷和口腔修復重建醫學目錄外專業4個;具有臨床醫學(中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臨床醫學、中藥學、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現有本科專業26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浙江省重點專業8個、優勢專業6個。中醫學、中藥學入選首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案。擁有國家教學團隊1支、國家精品課程4門。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先後兩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
學校著力優化科研管理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實力。擁有血液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重點實驗室10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3個,浙江省公共科技條件平臺2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3支。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畫等國家級項目116項。近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先後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以及麗水市、海寧市、衢州市、磐安縣、余杭區、拱墅區、桐廬縣等市縣(區)開展了產學研戰略合作,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辦有《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浙江臨床醫學》2種學術期刊,其中《學報》是全國對外發行最早的中醫學術刊物之一,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被美國《化學文摘》、波蘭《哥白尼索引》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
學校重視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已與美國、德國、日本等26個國家與地區的58個教育、科研、醫療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招收了52個國家與地區的國(境)外學生,先後聘請了39位外國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
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得到了習近平、張德江、李鵬、李嵐清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肯定。
目前,學校正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立足浙江、輻射全國、面向世界,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準中醫藥大學而努力!(以上資料截止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