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陸學校、執業執照相關資訊 (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3/14 QS世界大學排名

排名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開大學 經濟學院》! k; w9 W/ I( O5 s: N% [3 d
    1923年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何廉先生開創了南開大學的經濟學科,1931年成立了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在70多年的歷史上,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秉承著“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形成了嚴謹、自由、開放和服務於社會的學術氛圍,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在中國經濟學的發展上也有自己獨到的建樹,在國內外享有廣泛地盛譽。5 _( x. X3 n& G9 W8 D; ~6 O* O
    今天的經濟學院已經是一個專業和學科門類齊全、師資隊伍結構較為合理、擁有博士、碩士、學士等多層次教學和學位授予權的教學科研機構,有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覆蓋1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如金融學),兩個博士後流動站,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大批諳熟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善於應用科學理論和方法於中國和世界經濟實際的人才。注重完善人格的塑造和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是我們人才培養之宗旨;弘揚嚴謹治學、務實求真、銳意創新的學術風範,是我們科學研究之品格。% ?: r7 o8 a. L9 E+ n1 H" n% w& F
    進入新世紀的經濟學院將以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重點學科為依託,發揮學科綜合優勢,通過優化、綜合、交叉、延伸,進一步提高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的科研和教學水平,把學院辦成國內領先、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經濟學人才培養基地、經濟科學研究創新基地、國際學術交流基地、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思想庫。5 a( P& x' y; g# B/ X
    南開大學經濟學科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最早建立的學科之一。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時,經濟學科設有商學、銀行學、會計學三個系。1927年成立了經濟研究委員會。1931年成立經濟學院。從1935年起開始培養經濟學研究生,至1950年共招收13屆60多名研究生,培養了一大批海內外著名的經濟學家和高級管理人才。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恢復重建。
    在70多年的歷史上,學院秉承著“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形成了嚴謹、自由、開放和服務於社會的學術氛圍,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在中國經濟學的發展上也有自己獨到的建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q% L" B) q/ k& T( l
    經濟學院現任院長梁琪教授,黨委書記景維民教授,副院長范小雲教授、張伯偉教授、馬駿先生,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魏占玲副教授。3 H2 }8 m6 z  Z$ D
    南開大學是我國綜合性大學最早設立經濟學科的大學之一。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成立於1931年,從1935年開始經濟學研究生的培養,迄今為止已有70多年的歷史。以嚴謹、自由、開放和服務社會的學術氛圍,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對中國經濟學科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國內外的經濟學界享有盛譽。6 Q; L) A! {7 b! I* r, L6 W% u# T# ~
    現在的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已經成為擁有六個國家重點學科的、擁有博士後、博士、碩士、學士等多層次教學和學位授予資質的、專業和學科門類齊全的、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機構。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暨南大學 經濟學院》
    中國華僑最高學府暨南大學創辦於1906年。2010年,是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成立30周年暨其前身商科成立92周年。30年來,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秉承“經國是、濟民生、宏教澤、系僑情”的宗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粵港澳臺的經濟融合、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努力提供人才支持與智力貢獻,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8 O/ M# \* E1 D9 Q9 y, J  g5 ]5 K
    一、始有暨南,便有商科# n8 ^; ^" M4 ^6 Q/ `: V# Q' Q
    1918年,辦學于南京的暨南學堂應南洋華僑的需要,開設商科。商科因適應海外學子的需要而入學者眾,更兼重視理論與實用相結合,具有嚴謹的教風和學風,憑藉“暨南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早在上海辦學時期,暨南商科不僅已是學校的“龍頭”學科,在上海的著名高校中亦聲名鵲起。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王亞南、陳彪如等曾先後執教于暨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廣泛的海外生源,造就了暨南商科“忠信篤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優良傳統。
    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翌年,在兼任重建後暨大第一任校長陶鑄的支持下,恢復設立經濟系(經濟學院前身)。經濟系彙集了蔡馥生、趙元浩、黃德鴻、張元元等一批有名望和影響的學者,成為當時華南地區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的重鎮。經過老一輩的艱苦創業,經濟系從經濟專業擴大到政經、工經、商經、外貿、會計等5個專業,為後來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左”傾思潮的衝擊,暨南大學於1970年被迫停辦,經濟系合併到中山大學。
    1978年,暨南大學複辦。1980年,經濟學院成立,成為全國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經濟學院之一,第一任院長為蔡馥生教授。- T! l1 m4 G6 t; f" B
    30年來,暨大經濟學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依託地緣優勢和僑校特色,遵循“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不斷成長壯大,迎來了辦學歷史上的最好發展時期。
    1980年,經濟學院獲得全國首批招收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資格,成為華南地區該專業第一個碩士點。產業經濟學于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2002年和2006年兩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2006年晉升為國家重點學科。經濟學院1999年經批准設立華南地區第一個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國民經濟學199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國際貿易學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財政學、數量經濟學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進入新世紀以來,依託“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經濟學院邁入跨越式大發展的時期。2003年暨南大學應用經濟學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資格,2004年在教育部評估中暨大應用經濟學位居全國第12位;2005年經濟學院獲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b7 ~& [' l7 G) {% @
    經濟學院現有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統計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財稅系、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等6個教學系所,8個本科專業和方向,16個碩士點和12個博士點,1個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研究與諮詢機構(其中金融研究所、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臺區域合作研究中心為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經濟學院與產業經濟研究院共同主辦了《產經評論》雜誌。
    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經濟學院已經成長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質量優異、學術交流廣泛、社會服務成效突出,國際化、現代化、綜合化優勢日益凸顯,在華南地區領先、在國內外尤其是在港澳臺和東南亞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的學院。
    二、教澤四海,作育英才* \+ ]& S' c. e
    (一)學科佈局
    經過30年的建設與發展,經濟學院已形成應用經濟學與理論經濟學交叉融合的高層次學科群系,具有完善的高規格人才培養體系。學院目前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國民經濟學、產業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和公司金融與投資學等1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其中產業經濟學和金融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擁有理論經濟學二級學科政治經濟學博士點和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碩士點覆蓋了所有的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學科;本科教育共設有經濟學(另設投資經濟方向)、金融學(另設保險方向)、統計學(另設精算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和財政學等8個專業(方向)。
    (二)師資力量
    30年來,經濟學院通過吸引海外留學生、引進博士和教授等高級人才、在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及赴境外深造等途徑,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博士為主的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28人,其中35歲以下教師19人,占15%;36-45歲61人,占48%;兩者合計占63%;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2人,占全部教學科研人員的71%;留學歸國人員10人。在職稱結構上,現有教授34人,副教授56人,講師38人。另外,學院敦聘了海內外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15人。研究生導師隊伍不斷加強,現有博士生導師26人,碩士生導師48人;校外兼職博導12人。
    近年來,經濟學院產生了珠江學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霍英東教育基金教學獎3名,有8位教師被評為全國或南粵優秀教師,“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物件1名、省級培養物件4名,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優秀人才培養物件2名,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名。# B2 d# l) d( M/ L+ X8 r  q
    (三)教學體系
    經濟學院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規模、結構和質量協調發展,不斷推動教學改革,利用眾多優勢學科的寬廣平臺,建立“寬口徑,厚基礎,強實用,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多層次的、對內外學生因材施教的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Q. c# j, d- `  y
    經濟學院在專業設置、教學方法與內容、教材建設等方面努力適應海內外的需要,對兩類學生實行分類培養。明確外招生的培養目標是“面向世界、應用為主”;內招生的培養目標是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創新型人才。經濟學院的課程設置突出“僑”字特色,日益與國際接軌,採用雙語授課的課程逐年增多,還對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兩個專業的部分學生通過進入國際學院實行全英語教學。重視基礎理論的系統訓練,全院的研究生統一開設中級和高級兩個層次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
    經過多年建設,目前經濟學院擁有金融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三個省級名牌專業,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統計學原理、國際貿易實務等省級精品課程。2009年獲批教育部經濟學類特色專業。
    近10年來,經濟學院在教改研究項目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獲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10項,廣東省高校教育技術“151工程”專案1項,廣東省高等教育教改專案1項,廣東省高等教育教改重點專案3 項,國務院僑辦新世紀華僑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4項。這些教改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學院教學水平的提高。: x0 R/ v; l$ {0 V6 k2 ~& S
    (四)人才培養
    高質量的學科建設有力地支撐了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經濟學院已經形成以本科生為基礎、以研究生為重點的人才培養體系。
    建院以來,學院共培養各類畢業生3萬多人,分佈在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學院在校本科生1746人(其中境外生927人),碩士生1118人(其中境外生109人),博士生175人(境外生43人)。: R) r9 L! X! p# f% M) a
    人才培養的質量不斷提高。博士學位論文《我國證券市場交易成本制度研究——關於中國證券市場的SCP分析框架》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學院的博士生獲邀出席在德國林島舉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大會。近五年來,我院有20余名學生獲得“南粵優秀研究生”稱號;獲得全國挑戰杯學術作品與創業競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廣東省挑戰杯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4項。經濟系學生黨支部被評為廣東省固本強基工程示範點。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獲得共青團廣東省委等單位的多次表彰。經濟學系本科生的《廣州本田汽車的經營模式》獲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論文入選2003年中國經濟學年會論文,作者成為該屆年會唯一參會的本科生代表。& v2 x6 h9 ^9 k* X
    高質量的人才較好地滿足了社會需求。近年來我院學生就業門路廣闊,社會需求強勁。平均畢業生供需比例在1:2左右,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始終居學校前列,歷年畢業生就業落實率均在90%以上,部分專業達到100%。社會對經濟學院畢業生的評價較高,以國貿專業為例,據社會認同度問卷調查,評價為滿意的占比達88.24 %。    
    (五)社會實踐2 m/ l6 l3 ]1 T0 V! C
    學院建有經濟學科綜合實驗室,既用於實驗教學,又為科學研究提供先進的分析工具和豐富的資料庫。學院目前建有主要教學實習基地8個,其中境外實習基地2個(香港訊彙集團和美國友邦保險香港公司),這些實習基地對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y, X8 x5 V; A: r/ ^! f7 X) ^
    學院採取有效措施鼓勵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科研和創新活動,吸納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專案,由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等各類課外科研創新專案和創業競賽,形成師生互動的科研育人渠道和機制。學院頻繁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舉辦學術講座,支持學生社團的科技活動,活躍校園學術氛圍。每年一屆的“經濟節”之“股市仿真”大賽,吸引了全校各專業學生的參與。, q7 i! M, p: C' p' r
    積極開展學生交換專案和學術交流。在學校的支持下,學院每年遴選本科生和研究生到海外姊妹學校學習;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與昆明理工大學經管學院聯合舉辦“2009年廣東雲南兩省經濟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並結成了姊妹學院。經濟學院還主辦了“2009年兩岸三地大學生經濟管理熱點問題論壇”,來自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臺北大學、臺灣中原大學、臺灣暨南國際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17所高校的學子參加了論壇。
    三、科研創新,服務社會) C4 q5 J' R1 m2 m+ j4 @+ d0 z; s# e
    (一)科研發展
    暨南大學經濟學科在產業經濟、金融與資本市場、區域經濟、國際經濟與港澳臺經濟、經濟社會統計等研究領域富有特色和較強的實力。近年來,在科研組建大團隊、承擔大專案、產出好成果的戰略指引下,學院的科學研究不斷取得突破,高層次的科研專案、標誌性的學術成果顯著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援。* K' M) I8 x# h4 Q0 Y
    1.承擔科研項目數量增多、檔次提高。2002年以來,學院教師承擔各類研究專案309 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專案36項,教育部專案、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廣東省重大決策諮詢招標項目等省部委級專案120項。4 w9 G0 t' f) M
    經濟學科在承擔國家重大和重點項目上實現了突破。《應對國際資源環境變化挑戰與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基於政府規制視角》(2009)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中國現代產業體系研究》(2008)獲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專案,《構建中國特色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研究》(2007)、《後危機時代全球分工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2009)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專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與支援系統研究》和《廣東資訊產業技術發展戰略研究》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W- \! Q* X7 V! J- d+ D" B; M
    2.發表學術論文數量增加,質量提高。2005-2009年,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369篇,其中國內權威期刊論文64篇,CSSCI論文566篇。2001-2009年,學院教師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74篇,其中被SSCI收錄11篇、SCI收錄16篇、EI收錄6篇。
    3.出版專著105 部。近年來,經濟學科出版了“產業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系列叢書”、“中小企業研究系列叢書”和“暨南經濟學文庫系列叢書”等學術專著。
    4.獲獎成果碩果累累。2002 年以來,學院教師獲得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6項,全國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國家統計局優秀統計教材獎2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8 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優秀成果獎4項,澳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成果獎2項,2009年度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CFA)最佳論文獎1項。" u3 i. E( D/ ?: L8 Q
    (二)服務社會0 @' m5 y, l7 ^" K, `
    經濟學院通過承擔科研和諮詢項目、參政議政,為政府決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s4 Q5 w% H! u! M
    經濟學院有多位教師擔任廣東省政府參事、省政協委員、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常委會財經顧問、各級政府的決策諮詢專家和特約研究員。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提出的許多對策建議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乃至被政府決策所採納。在服務社會方面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專案和成果有:《廣東省工業競爭力研究總報告》、《東亞工業化的結構轉型與制度變遷》、《中小企業發展與支援系統研究》、《廣東民營經濟發展研究》、《加快發展廣東股份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研究》、《建立粵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與廣東對策研究》、《促進粵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規劃研究》、《全球生產網路與加工貿易升級研究》、《稅費改革後農村基層組織運行與公益事業發展》、《我國區域稅收與稅源背離問題及相關對策建議》、《廣東省地方稅收收入與GDP的相關性分析》、《市場准入、制度設計與風險防範——我國市政債券市場的開禁與發展研究》、《我國最低工資調查方法與統計測算模型研究》、《乘數效應差異與中國區域經濟收斂性研究》、《輔助資訊在抽樣調查中的應用模型與方法研究》等。
    四、四海同心,情系暨南5 O, |6 ~' d2 J: I/ i
    (一)學術交流
    學院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廣泛開展與海外及港澳臺地區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友好往來,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學術交流。經濟學院參與學校的國際合作專案12項,並與日本兵庫縣立大學經濟學部、立命館大學經濟學部、美國紐約理工大學商學院、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商學院等境外知名大學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學院每年選派教師到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訪問、講學、進修和參加學術會議,邀請國外及港澳臺地區的知名教授、學者來院講學和訪學。近5年來,經濟學院主辦國際學術會議6次,赴境外講學、訪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70餘人次。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前來講學和交流140餘場次,其中外國學者前來講學和交流87人次。- W( U* K# W" E0 n
    學院重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國際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教授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為博士生和碩士生講授高級微觀經濟學等課程,並捐資設立暨南大學黃有光經濟學研究獎學金。9 O3 p$ j. t- w6 S! q
    (二)情系暨南
    眾多經濟學院校友秉承“忠信篤敬”的校訓,努力報效祖國、造福桑梓,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和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一些傑出校友在建功立業後不忘回饋母校和回饋社會。2009年,經濟學院校友、暨南大學校董、中惠熙元集團董事長兼CEO葉惠全先生慷慨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將經濟學院大樓修繕一新。. t$ d% ~$ N8 J( V5 k- @6 Y
    五、展望未來,再展宏圖" _/ H4 o/ o4 {8 L3 `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伊始,世界經濟巨創未平、雲波詭譎,中國經濟也正面臨著轉型的陣痛,這都給經濟學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暨南大學作為中國辦學歷史最長和規模最大的僑校,雖然三起三落、數度播遷,卻始終薪火相傳、弦歌不輟,頑強的生命力埋藏在其校名的深邃含義之中——“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見《尚書‧禹貢》)。這所肩負著向海外赤子弘揚中華文明神聖使命的大學,其艱難曲折、愈挫愈奮的形象,不正是中華民族百年奮鬥的一個縮影嗎?!! G( V% ]. D! Q; M! R
    值此經濟學院而立之年,我們撫今追昔,展望未來,決心不辱使命,在更高的起點上再展宏圖。經濟學院將繼續臥薪嚐膽、日求精進,以培育英才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中心,以服務社會為責任,全力朝著研究創新型學院的目標邁進,為弘揚暨南精神、建設一流學院、儘早實現“僑校+名校”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京大學 海外教育學院》
    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是一所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以培養國際學生和國內對外漢語教學、中國語言文化傳播人才為辦學目標的學院。& u  H: S! c9 `( o& n: Z; {) L
    學院目前設有漢語言系、對外漢語系、中外文化研究所、研究生教研室、短期培訓部和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與教材研發中心等機構,每年在國內外招收漢語言本科(國際學生)、對外漢語本科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同時也招收世界各地的漢語進修生。
    我院是聯合國中文部、中國國家漢辦、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教育部、美國中文領航項目等機構的中文培訓基地,是中國國家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和國家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考試考點。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我院已先後接受了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0余名國際學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高深漢語水平及中國文化素養的國際人才,其中有的已成為國外政界、商界、外交界、新聞界的名人;有的已成為世界知名漢學專家、學者。0 T/ U2 ]0 p6 X6 ~9 z& R) Q
    目前學院有教授8人,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8人。近年來新增的年輕教師均有博士學位。這是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經驗豐富、教學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M' J) ]2 m! ~6 g/ @8 ~
    在多年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我院已經形成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的多類型、多層次的對外漢語教學體系,在留學生漢語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多年來已向國內外輸送了大批優秀的人才,教學體系和質量得到國內外普遍好評,在本學科領域居於全國領先地位。% q4 c4 o. }8 b5 f7 l) u5 H: p+ t
    學院的辦學方針是依託南京大學的平臺,提倡個性化、多元化培養模式,在本專業的課程之外,本科生可跨學科選修其他專業,進修生可獲得與中國學生一對一輔導漢語的機會,漢語較好的學生也可選修其他學科的課程。
    我院擁有設備良好的學生宿舍大樓、圖書館及多媒體教室,為國際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於1995年6月5日,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政治教研室和後來的社會科學部、社會科學系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已成為全國理工院校中頗具規模和特點的人文學院。
    哈工大在1952年成立政治教研室,開創了我國工科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先河。在20世紀60年代,關於工程技術辯證法的研究,在學術界享有較高聲譽。特別是發表於《紅旗》雜誌上的兩篇文章(毛澤東以紅旗雜誌社的名義為其撰寫編者按),曾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1979年在全國首批招收自然辯證法專業本科生,1981年成為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4年改組為社會科學部,1991年又改稱社科系。1992年創辦了國際經濟專業,同年獲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授予權。
    目前,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已發展成為一個涉及哲學、法學、文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院6大門類、9個一級學科的文科學院。學院擁有社會學、社會工程與管理兩個博士點;科學技術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世界經濟6個碩士點;國際經濟與貿易、數量經濟、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5個本科專業。學院下設哲學系、社會學系、經濟系、中文系、心理學系、藝術教育中心;8個研究機構;3個實驗室;1個圖書資料中心。哈工大漢語國際教育中心隸屬人文學院,招收漢語言文學等專業外國留學生。承辦國際、國內正式發行的刊物《中外企業家》和內部刊物《環境與社會》。 ! p7 u0 @- B4 Z4 w9 ]) U# e- g
    學院現有教授26人,副教授3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4人。在校學生678人,其中留學生214人。科研實力逐年增強,近五年來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20余項,省部級課題35項;發表學術論文80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206部,教材22種;獲得科研成果獎27項。國際合作交流日漸活躍,與俄羅斯、韓國、新西蘭、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等許多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已聘請劉吉、蕭灼基、徐剛、鄭杭生、陳洪等國內外一批知名學者為客座或兼職教授。學生工作獨樹一幟,活動品牌得到廣泛認同,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水準的專門人才。4 u% e- {$ H  }1 ]: A" n" l% c
    哈爾濱工業大學正處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作為其一員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正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弘揚傳統,勵精圖治,為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文科學院而努力奮鬥。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僑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g6 ~" x/ K. i. N+ c
    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前身是工商管理系。1984年9月,經國務院僑辦批准,華僑大學正式成立了工商管理系,這是中國大陸高校中最早以“工商管理”命名的新興科系。工商管理系創始人彭偉朗教授為首任系主任,歷經鄭汝銘、吳承業、龔德恩、黃維禮、葉民強等幾任系主任的領導和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2000年工商管理系的辦學層次和辦學規模已有了較大的提高和發展,有數量經濟學博士點1個;3個碩士點和3個本科專業。2000年9月工商管理系與國際經濟系、資訊管理系及旅遊系組建經濟管理學院。2004年10月,根據學校的戰略調整,企業管理重點學科從原經濟管理學院分離出來並成立了工商管理學院。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烏家培教授擔任名譽院長並受聘博導。葉民強教授為首任院長,孫銳教授為現任院長。
    目前,工商管理學院有工商管理系、財務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系、市場營銷系、資訊管理系。學院擁有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華僑大學東方企業管理研究中心)1個;省級經管實驗示範中心1個。研究機構有華僑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和工商管理研究所,其中工商管理研究所下設5個中心,即企業資訊管理研究中心、企業財務管理研究中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心、企業營銷管理研究中心、企業戰略管理研究中心。
    學院具有博士、碩士、學士等不同專業的辦學層次,其中包括企業管理博士點1個;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會計學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MBA、專案管理專業碩士點2個;高校師資班1個;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和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等本科專業5個,學院在香港、澳門等境外地區設有各專業層次的辦學點。1992年至今“企業管理”為省部級重點學科,2006年學院的東方企業管理研究中心被列入首批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建設名單。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福建省特色專業;會計學、管理資訊系統等專業的6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及優質課程;市場營銷專業為省級優秀團隊。    近年來,學院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國家及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10多項;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70多項。同時,學院還完成省內外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的規劃制定、專案評價、決策論證、業務諮詢與培訓等200多項,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此外,學院還與美國、日本、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資訊中心、國內著名高校等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專職教師6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博士34人,在讀博士12人。學院目前各層次全日制學生2400余人,其中境外生381人,分別來自美國、日本、德國、馬來西亞等19個國家和地區。學院自辦學以來已培養各類學生一萬多人,其中境外生一千多人。
    工商管理學院的教學條件及辦公環境良好,陳守仁經管大樓氣勢恢宏、雄偉壯觀。華僑大學圖書館的數位資源庫內容豐富、查詢便捷;圖書館經管分管藏書3萬多冊,中文期刊1260多種,外文期刊百餘種;學院的實驗中心作為省級示範中心現擁有千余台高配置電腦組成的網路系統,為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實踐創新以及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工商管理學院在學校“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辦學宗旨和“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辦學方針的引領下,遵循 “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辦學理念和“寬容為本、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按照“一校兩生,因材施教”的培養模式,加快學科建設進程,著力提升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努力朝著建設具有特色、較高水準學院的宏偉目標邁進。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暨南大學 法學院》
    暨南大學法學院1930年創立於上海,當時設有法律系、經濟系、外交專科和行政法學科組。四十年代著名法學家周?擔任院長。1949年暨大法學院隨校合併復旦大學,2001年在廣州重建。2004年成立華南地區首家知識產權學院。2011年,法學院和知識產權學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運作模式。
    學院現有法律學系、知識產權系和法學理論等7個研究所及知識產權與法治研究中心、網路與電子商務法律研究室。其中,知識產權與法治研究中心2010年7月入選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第七批重點研究基地。現有1個法學碩士一級學科,2個本科專業:法學和知識產權。目前有7個法學科學學位碩士專業方向及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點招生,並掛靠國際關係學系招收國際法與國際關係專業方向博士研究生。7個法學碩士招生方向分別是:法理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
    學院現有教職工58人,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講師11人,行政管理人員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31人。現有學生133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07人,函授本科生162 多人,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463人,在職法碩330多人。學生來自世界十多個國家、地區以及內地各省市區。! c, T% N1 J( K9 i
    暨大法學院師資力量強,學科梯隊整體水平高。學院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十分重視學術研究,加強學術交流。在學術研究方面,不斷跟蹤學科前沿,開拓研究新領域,科研成果突出。在學術交流方面,與國內外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一批教師先後赴歐美著名高校訪問進修,攻讀博士學位,在國內外聘請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學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材建設等方面向國際教學規範靠攏,為適應國內外發展的需要,實行"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綜合素質好,創新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在校學生獲南粵優秀研究生、廣東省三好學生等省級獎項人數多,考取國內外研究生人數多。本科碩士博士各層次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的歡迎與好評,一些畢業生在國內外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京中醫藥大學 基礎醫學院》
    基礎醫學院是學校教學科研機構之一,由中醫基礎學科、現代醫學基礎學科及部分公共基礎學科組成。目前學院教職工有148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有31人,副高職稱的有33人,博士生導師有22人,碩士生導師25人。學院下設15個教研室、1個省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9個科研實驗(研究室)。人才培養涉及專業包括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學生覆蓋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個層次,碩、博士學位點涵蓋了學院所有的中醫基礎學科和現代醫學基礎學科。在讀定向委培專科生185人,在讀本科生1738人,碩士研究生(含境外生)115人,博士研究生(含境外生)106人。9 x8 t8 @2 m' P- e& k
    學院教學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級重點學科6個(方劑學、溫病學、傷寒學、中醫診斷學、臨床中藥學和中西醫結合基礎);江蘇省重點學科3個(中醫臨床基礎、方劑學、中醫診斷學)。國家精品課程2門(溫病學、中醫診斷學),省級精品課程2門(方劑學、病理學)。主編《溫病學》、《病理學》、《中醫診斷學》、《醫學生物學》、《醫古文》、《中醫基礎學》等各類規劃、精編教材。學院在精心組織教學的同時,以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結合專業建設,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積極組織教師申報和潛心研究各級各類的科研課題,每年主持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近三十項。: O5 L+ X+ ]( i$ m9 ~) Z" M
    在“十二五”期間,學院全體師生正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努力拼搏,開拓創新,使學院各項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州中醫藥大學 第三臨床醫學院》
學院概況
  第三臨床醫學院和第三附屬醫院是院院合一的同設機構,實行院院合一的管理體制。第三附屬醫院是一所建設目標為具有專科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中西醫結合醫院。三院始建於2001年,目前擁有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和芳村區中醫院兩所分院。2005年成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同年招收中醫學(骨傷科方向)本科生。

歷史沿革$ i" N& B9 {8 W
1985年7月成立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
199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 U/ O  [$ @/ A5 \1 b
1998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 W4 I$ {& x! n' k# l7 }! ?
2001年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和芳村中醫醫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第三附屬醫院9 G9 l9 L/ r$ n4 E  p  R% `4 i( `
2002年開始招收博士後進站1 i  `6 C- P1 ]0 Y
2005年成立第三臨床醫學院,同年始招收中醫學(骨傷科)本科生 目前正啟動第三附屬醫院新院建設
! U% V; x' w* A6 _; e7 C+ D7 G
人才培養& _$ q8 q- |  e7 [: o) R
A、2005年至今已招五屆本科生,在校本科生達615人
B、突出鮮明的中醫學專業骨傷方向的特色,在專業教育中,強調中醫藥精華的繼承/ ~% [4 ?8 I3 p5 u( o" }! ^# T: \6 f
C、重視現代科學對中醫骨傷繼承與創新的能動作用
D、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符合市場需求的中醫骨傷專業人才& [5 L' ]" P) e! B8 N
; |4 t  B" L! k. m
學科簡介6 X( f9 L: @4 f7 Q8 p2 T7 `: ~
  中醫骨傷科學是中醫學的優勢學科。第三附屬醫院所屬的中醫骨傷科學是國家教育部及省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並被確認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專科重點病種“骨質疏鬆症”全國協作組組長單位。

教學亮點與特色
A、突出中醫骨傷科的中醫傳統特色
    a、突出嶺南骨傷科特色5 _; A' k- Q% q  u
    b、加強中醫骨病、理傷和筋傷的教學
B、實行本科生導師制 每一名本科生導師負責一個學習小組(約九名學生)學業方面的指導工作. S1 s7 ^& b! Y6 T
C、聘任骨科專家擔任班主任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州中醫藥大學 第一臨床醫學院》$ j; ?. }$ M; f; S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前身是中醫系,1986年與第一附屬醫院實行“院系合一”管理體制,更名為醫療一系,1997年始更為現名,是華南乃至全國最大的中醫臨床教學醫院之一。
  我院擁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9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6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涵蓋了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臨床醫學、管理學學科專業;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個,廣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4個;中醫學專業為教育部第一類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第五批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是廣東省名牌專業。擁有中醫婦科學、傷寒論、溫病學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眼科學、傷寒論、溫病學、金匱要略7門省級精品課程及3門省級重點課程,有校級精品課程10門,校級重點課程10門。! P" E. d2 w( i
  學院現有教研室13個,設醫學院辦公室、研究生教育管理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三個教育管理機構。有多媒體大教室3間,臨床類比實驗室1間,多媒體示教室26間,建築面積近千平方米;有1個相當規模的圖書館,藏書近6.4萬冊;全院共有20多個研究室,擁有廣東省教育廳“中醫疑難病證重點實驗室”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Ⅲ級實驗室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和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各1間,各種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億元。0 }6 W# [3 l8 Z3 P/ H; d3 ]
  目前學院有2個本科專業:中醫學專業(五年制、七年制)、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七年制中醫學專業是在國內首批進行的與綜合性大學聯合辦學的試點專業,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截止2009年9月,全院共有學生3645人,其中五年制本科專業1816人(含境外學生197人),七年制中醫學專業657人,博士、碩士研究生813人,成教專升本班級學生357人。
    全院現有教職工總數1699人,其中醫護人員1058人,有正高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20人,副高職稱193人,中級職稱331人。有全國名老中醫3人,廣東省名中醫14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終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9人;有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1人,廣東省教學名師3人,大學教學名師6人,中醫臨床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是國家教學團隊建設單位。博士生導師47人,碩士生導師122人,其中有博士學位65人,碩士學位251人,具有研究生學歷者80%為45歲以下的中青年骨幹。近三年每年平均承擔全校40餘門課程13000多學時的課堂教學任務。9 f: [$ {4 k  N0 B% V
  我院是全國首批示範中醫醫院、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先後榮獲廣東省文明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職業道德先進單位等稱號。1994年無償救治身患股骨頭壞死的好軍嫂韓素雲享譽全國,受到江澤民等黨政軍各級領導同志的讚揚和社會各界好評。. m' H1 E6 m; P' I; C1 F
醫院占地面積50940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多平方米,實際開放病床1250張,醫院門診各科齊全,有70多個中醫專科專病門診,設有35個病區。年門診量205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過2.5萬人次,急診量和出車量在全廣州市所有醫院(含中醫院和西醫院)中名列前三甲。
建院四十多年來,醫院形成了鮮明的醫療優勢和特色,醫療實力雄厚,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專科專病(髖關節病專科、腫瘤科、婦科、心血管病專科、針灸科、耳鼻喉科、糖尿病專病、全國中醫急診臨床基地),已進入國家重點專科專病單位數量最多的醫院行列,其中多個專科專病成為全國協作組組長或副組長單位;並擁有省級重點專科專病18個(髖關節病專科、耳鼻喉專科、心血管病專科、腫瘤專科、婦科專科、呼吸病專科、腦病專科、血液病專科、腎病專科、糖尿病專科、眼底病專科、泌尿男科專科、類風濕專科、脾胃病專科、創傷骨科專科、脊柱病專科、血症(血液病)專科、針灸科)。在2007年衛生部中國最佳醫院之專科排名榜(中西醫院一起排序)中,我院婦科排名第八位,骨科排名第九位,在廣東省乃至全國中醫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一。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州中醫藥大學 基礎醫學院》  R. j' |% C  ~* e# h* R9 Y
    基礎醫學院的前身—-基 礎部組建於1984年,1986年7月 設立了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1997年正式掛牌成立了基礎醫學院。按照把學院辦成國內外知名、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中醫、西醫基礎教育的發展理念,經過我院全體教職員工長期艱苦努力,團結奮鬥,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現有2個學科群,18個科室,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校級重點學科;3門省 級精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內經),3門校級精品課程(人體解 剖學、生理學、各家學說);3門省級重點課程(中醫診斷學、內經、生理學) ,3門校級重點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人體解剖學、醫古文)。現有國家級學科學術帶頭人5名,校級學科學術帶頭人1名;學校首席教授2名,廣東省名中醫1名。首屆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名,全國師德建設先進個人1名,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 府特殊津貼專家5名,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名,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個人1名,廣東省勞動模範1名,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5名,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1名,新南方教學獎(優秀教師)8名。現有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1個,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8 ]5 G7 v9 h2 v8 l0 J* U+ a

    我院現有在編教職員工共124人,其中專任教師105人,教輔人員15人,專職行政管理人員4人,另有合同制員工5人。教授和研究員21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員38人,講師、助理研究員和實驗師60人,助教5人。目前學院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共56人(包括1名博士後),占53.33%,具有碩士學位者37人(其中9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占35.24%;具有學士學位者12人(其中4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占11.43%。作為學校二級教學科研單位,主要承擔學校各層次、各專業的中醫、西醫基礎課的教學任務以及中醫藥科研工作,每年承擔學校各專業本科生約2萬學時的教學任務。

    為了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本科教學服務,我院廣大教師和教輔人員積極投身于科學研究工作之中。近年來(2003年),我院承擔各層次科研課題共有140項,科研經費合計765.99萬元人民幣,其中,973專案(子項目)1項,“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中醫藥領域專案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團隊項目1項,橫向課題8項。獲校級以上科研成果共23項,專利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

    我院於197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8名博士生導師,29名碩士生導師。現有4個博士點(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醫史文獻、中西醫結合基礎),4個碩士點(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醫史文獻、中西醫結合基礎),並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我院現有在校研究生176人。研究生獲得:“廣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廣東省中醫藥優秀研究生學術論文獎”、“靳瑞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在集體及個人榮譽方面獲得:“南粵優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會”、“優秀團支部”、“優秀研究生會幹部”、“優秀黨員”、“優秀團員”等稱號;在獎學金評比當中,多人多次獲得:“求是研究生獎學金”、“一方研究生獎學金”、“仲景研究生獎學金”、“荔博園獎學金”、“同興獎學金”、“臺灣校友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等各級各類獎學金。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暨南大學 第二臨床醫學院》
    深圳市人民醫院始建於1946年,前身是寶安縣人民醫院,1979年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成立,更名為深圳市人民醫院。1996年,經國務院僑辦批准,成為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伴隨著經濟特區的成長,深圳市人民醫院已發展成為一個功能齊全、設備先進、人才結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深圳市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 ?8 ~. Y3 e8 @+ [
    醫院占地面積9.0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1萬平方米,開放病床1000張,2002年出院病人達3萬人次,門診量達133萬人次,手術總例數9775例。全院職工1830人,其中,主任醫(藥、技)師53人,副主任醫(藥、技、護)師279人,主治(管)醫(藥、技、護)師587人,護理人員641人。近年來,又先後從國內外引進了博士65人,碩士161人,各科室人員結構趨於合理,人才梯隊完整。醫院設有41個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1994年被評為深圳市第一家“三級甲等”醫院。
專科建設
    幾年來,醫院不斷加強專科建設,有微創外科、骨科、呼吸內科、新生兒科、腫瘤科、放射科六個市級重點專科。微創外科的微創技術已滲入到臨床各個外科專業科室,處於全國領先地位。2003年我院骨科被評為廣東省特色專科,骨關節外科的人工關節技術和手、周圍血管外科在組織缺損修復及功能重建的技術方面處於省內領先水平;脊柱外科是全國最早開展脊柱內窺鏡技術的單位;新生兒科配備有中央監護系統、小兒呼吸機等先進設備;呼吸內科在支氣管窺鏡的應用和睡眠障礙疾病的治療及機械輔助通氣方面獨具特色;腫瘤科設有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和腫瘤實驗室,是全市腫瘤診斷治療中心;放射科是全市規模最大、開展專案最多的醫技科室,CT、MRI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在某些領域已達到省內或國內先進水平。迄今,已成功完成14例肝移植。2003年成功完成廣東省首例嬰幼兒活體肝移植手術,肝移植手術在市人民醫院已成為常規手術。血液內科的骨髓移植起步雖晚,但起點高,2002年成功開展了異基因骨髓移植、親緣性、非親緣性以及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教學科研& d7 O' C7 q  ~; D* F
    教學工作步入制度化、規範化的管理軌道,設立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影像醫學、預防醫學、口腔科和護理8個教研室,承擔了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中專生的培養任務,幾年來分別接受了暨大醫學院、汕頭大學醫學院、大連醫科大學、廣東醫學院等醫學院校學生的臨床實習任務。( v7 B4 Z0 u7 s' W& h$ H# I
1997年起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臨床內科、外科、 婦科、兒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影像醫學、中西醫結合等11個臨床專業的導師可以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在讀碩士研究生101名,已畢業25名碩士研究生。2002年4月,深圳市人民醫院周漢新、陳升汶、肖德明、徐堅民四位教授被聘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博士生導師,作為該院研究生培養基地,2002年起,深圳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微創)、呼吸內科、骨科和影像醫學將向全國招收博士研究生。
醫療設備
    近年來,醫院先後裝備了磁共振、全身CT、先進型號的螺旋CT、ECT、高壓氧倉、大型X光機、B型彩超、彩色多普勒、各種內窺鏡、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大型全自動細菌分析儀、心、肺功能監護系統、先進型號的兩台直線加速器、數位減影機、流式細胞儀等醫療設備,全院的醫療設備總值達到3.16億元。大量高新技術設備的引進, 極大地推動了診療水平的提高,在腫瘤的綜合治療、介入診斷治療學、微創外科、人類基因疾病的診斷治療、細菌學和血液學的臨床檢驗等技術領域跨入國內、省內的先進行列。
1 }8 x5 q1 H* b& C# E
更新日期:2007-9-20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暨南大學 第一臨床醫學院》
    在南粵大地上,有一所創建於1906年的華僑最高學府——暨南大學。1978年,在暨南大學第三次複辦之際,應海外華僑及港澳臺同胞回國就醫之需,國家特批建設廣州華僑醫院,亦為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1981年廣州華僑醫院正式開院, 2001年又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4年成為暨南大學第一附臨床醫學院。2 N4 @4 Z3 l2 B% o7 j
    時光荏苒,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始終堅持“立足本地,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建院方針,與美、德、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醫學交流和合作。如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同時也是暨南大學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基地,蜚聲海內外。( Y' f" i$ M: U4 L  O0 J
風雨兼程  崛起僑醫# F8 Y( R& b, ~' K- t
    三十載的風雨兼程、三十載崢嶸歲月。回顧廣州華僑醫院的發展歷程,是我國一段獨特的僑醫文化。
    1981年-1991年是創業時期。為籌建暨大附一院,中組部發文從全國調派了約170余名醫學專家前來組建醫院。“中組部”為創建一家醫院組織和調遣專家,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這批老專家從零開始,艱苦創業,打下了醫院未來發展的基礎。& J. c" w% U5 k( z2 Z0 R  K) X) @
    1991年-2001年是發展時期。這十年暨大附一院平穩發展。
    2001年-2011年是跨越時期。面對新形勢賦予的難得發展機遇,醫院內部主抓結構調整、績效分配改革、學科建設和建造新住院大樓四件大事,建設和培養了一批在省內甚至全國具有影響的學科和醫學骨幹。雖然硬體平臺和人員沒有大的改變,但醫院的經濟效益卻在原有基礎上翻了一番。
    三十年的品牌沉澱使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社會知名度、患者信賴度深入人心。醫院先後榮獲國際SOS合作醫院、廣東省文明醫院、廣東省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先進單位、廣東省行業滿意醫療單位、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全國僑辦系統先進集體、2010年度廣東地區十家最受歡迎的三甲醫院等榮譽稱號。6 b( m, K4 `: D- a0 @+ t. o  y. ~- J
綜合發展  彰顯特色
    學科建設是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三十年來,醫院採取“綜合與特色”協同發展的學科建設策略,在適時擴大學科覆蓋門類的同時,打造特色品牌,呈現出“點線鮮明、層面廣闊”的臨床學科發展架構。醫院現設置臨床專業科室45個,建立了多個以疾病為中心的學科聯合體。目前已經建立腦血管疾病中心、糖尿病中心、圍產醫學中心、胃腸疾病中心等在國內有重要的影響和地位。0 Z' A; _' }; K5 ~
    普外腹腔鏡手術技術水平全國領先,該學科擁有一流的儀器設備,開展手術種類及治療的疾病種類全國最多,已開展120餘種腹腔鏡外科手術10000餘例,部分手術為國內率先開展;骨科在國內享有盛名,是國內領先的關節疾病治療中心、肢體傷殘功能重建與矯形中心,手術治療小兒麻痹後遺症12000多人次;眼科是廣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多種手術處於領先行業領先水平;泌尿外科是廣東省醫學重點專科, 廣東省泌尿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衛生部泌尿外科內鏡培訓教學基地。是衛生部批准的七個腎移植中心之一,學科帶頭人蘇澤軒教授率領團隊完成的科研項目201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介入血管科是全國首家融合介入放射學與血管外科學的專業科室,在血管管外科和腔內治療複合手術,神經介入、血管介入腫瘤介入等方面勇於創新,不斷進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神經內科近年開展一系列現代化中風救治手段,在動脈、靜脈溶栓搶救急性腦梗死,顱內外腦動脈狹窄血管支架成形術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心血管內科的介入心臟病學充分應用國際最新的醫療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建立急診PCI手術的“綠色通道”,已成功搶救了眾多危重患者;血液透析中心的自主品牌血液透析機研發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現在是廣東省教育廳工程中心,榮獲多項大獎;婦產科是實力雄厚的科室。婦科以婦科泌尿與盆底重建為學科特色,2009-2010建立廣東省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基地、不孕不育科研基地。產科在胎兒宮內治療方面,完成華南地區首例胎兒鏡下雙胎輸血綜合征治療,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在妊娠合併乙型肝炎臨床干預方面形成特色,完成國內首例Citrin遺傳代謝病產前診斷,在圍生期盆底損傷及康復方面研究處於廣東省內領先。胎兒醫學科採用國際產前診斷標準篩查技術,已經過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考察同意授予在中國唯一的篩查培訓基地,開展的胎兒宮內介入治療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兒科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尤其是在早產兒監護與治療方面注重綜合管理,早產兒的存活率和存活質量在全省前列,小兒遺傳代謝病專業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診斷達國內先進水平;精神心理科率先在廣東省開設開放式的精神心理病房和建立中華醫學會授名的思利普睡眠障礙監測中心,在各種精神障礙和睡眠障礙的臨床診療居於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地位;康復科在成人及兒童的語言認知康復,偏癱的神經康復,在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整形美容鐳射中心應用國際先進技術,全面開展各種整形、美容外科手術、鐳射皮膚美容治療專案,部分專案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醫學影像中心不僅裝備了完整先進的醫學影像檢查儀器,更擁有一支老中青專家組成的國內、外知名的技術力量,在腦功能成像、胸部腫瘤、頭頸部疾病、骨肌疾病等影像研究碩果累累,是廣東省較早開展核醫學診療的單位之一。在核醫學檢查治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醫院建立了急症全程綠色通道救治平臺,從院前急救到手術室、重症監護病房,從掛號到檢查、檢驗、輸血通道全程高效優化。
優質護理  以人為本) J; Q' W$ G6 `& A8 }) v& C
    經過幾代護理人的不懈努力,醫院護理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些年來,護理團隊秉承“以病人為中心”護理服務理念,在廣東省內率先推行護士層級管理,推動臨床護士工作模式改革、簡化護理文書、建立護理查房制度、護理會診制度等護理核心工作制度,強化優質護理服務和專科護理發展,在護理管理、質量控制、臨床帶教、繼教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矚目成績。2010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護理服務示範醫院”和 “全國優質護理服務考核優秀醫院”,目前醫院是廣東省護理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醫院協會護理管理分會主委單位。
    醫院一直重視護理學科發展,積極發展專科護理,目前擁有多名專科護士,形成了多個專科護理特色,糖尿病專科、骨科專科、傷口專科、產科專科在廣東省內外享有盛譽。; n- E5 q, g# B3 u
    2006年至今,護理部共舉辦了五屆“中外護理論壇”, 每屆論壇均邀請到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護理專家進行授課,每屆論壇均有200多名學員參加,論壇的內容也獲得了學員們好評。. a/ d# g( c' j% f
科教創新  碩果累累0 ^" n# S& _+ b; K
    科研創新是醫院發展的動力。建院30年以來,醫院科研建設成就斐然,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9項。並擁有血液透析機、ZM語言治療儀等多項發明專利。2010年以泌尿外科蘇澤軒教授為第一負責人完成的項目“腎結石及其慢性腎功能不全外科治療新技術的建立與應用”獲批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成為本年度廣東省醫學領域僅有的兩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成果之一,實現了醫院在國家科技進步獎第一完成單位零的突破。9 }* a9 I% T7 Q/ r7 J
    儘管醫院的歷史不長,但醫院的學科建設卻取得了顯著進步,目前擁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個(臨床醫學,涵蓋1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臨床醫學及護理學)。此外,還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及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 i& H8 L% ?- H5 X% @- b% s' ~+ Z
勇於承擔  鑄造品牌
    自創辦伊始,廣州華僑醫院謹奉“大醫精誠”、“大愛無疆”的理念,醫病醫人,每當有重大災害或重大事件發生,暨大附一院人總是沖在第一線,從“1998抗洪搶險”到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從前往甘肅積石山扶貧到廣州亞運醫療保障工作,暨大附一院人從未落後:
    2003年,非典肆虐廣東。抗擊“非典”期間,由於暨大附一院防治工作突出,有多個集體和個人獲得國家、省、市各級部門的表彰;& ]$ I4 n: W" U% m' a9 k" ~# v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醫院第一時間派出醫護人員奔赴汶川地震災區一線救災,並成立了由書記及院長任組長的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及救治傷員和綜合服務小組,全院1700多名職工為災區捐款。在被稱為“生命接力”的震區傷病員大轉移中,醫院建立了愛心病區,分七批接回26名四川災區轉送傷員,其中病情最重的傷員岳強,入院時生命垂危面臨截肢危險,經過醫院多科室醫護人員精心施治,岳強的雙下肢得以保全。這一系列抗震救災工作的成功開展,使醫院榮獲全國僑辦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稱號,四川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醫療保障組、四川省衛生廳授予醫院“無私支援顯大愛救治傷員見真情”牌匾;/ `* \1 N6 F( i/ K
    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7.5級地震,醫院迅速派出由急診科主任為隊長的醫院急救醫療隊參與衛生廳醫療隊赴地震災區,所進行的醫療搶救工作受到災區人民好評;  A1 D3 N$ }; o2 p1 \# O0 y
    2001年開始,根據國務院僑辦對甘肅積石山縣定點扶貧工作的安排,暨南大學對甘肅積石山人民進行支教、捐贈等定點幫扶工作,暨大附一院多次組織醫療隊前往積石山進行醫療扶貧,免費為貧困患者實施白內障複明手術,對當地醫護人員開展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業務培訓工作。
    2010年,廣州召開亞運會。暨大附一院作為亞組委指定的定點醫院,派出了70餘人組成的醫療團隊,負責三個亞運專案和兩個亞殘專案場館醫療保障工作,醫療隊在海心沙場館建設及開閉幕式演員排練期間就進駐,參加醫療保障工作,受到亞組委的高度評價。
    多年來,醫院對口支援十數家基層醫院,在廣東省清遠、揭陽、河源等地開展大型義診諮詢活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1981年-2011年,暨大附一院已到“而立之年”。2011年是醫院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之年,也是醫院新住院大樓落成之年,更是醫院“十二五”規劃的起始之年。站在新的歷史交彙點,秉承“忠信篤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的暨大附一院人,正在迎接新的挑戰。
/ K* O8 S: H* f4 |; W
更新日期:2013-6-20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暨南大學 醫學院》
   暨南大學為百年名校,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暨南大學醫學院創辦於1978年,是我國第一所面向海外招生的綜合性大學醫學院。1978年初,在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同志的親切關懷和倡議下,黨中央和國務院做出了複辦暨南大學並創辦暨南大學醫學院的決定,同時決定建立廣州華僑醫院作為醫學院的附屬醫院。. i; h! D: c1 @3 \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 一 條  
本辦法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中醫學名校排行: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成立於1958年,主校區位于省會城市瀋陽,分校區位于濱城大連和藥都本溪,是遼寧省唯一一所培養中醫、中藥、針灸推拿、中西醫臨床醫學、高級護理人才和醫學相關類人才的高等院校。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遼寧五一獎狀、依法治校示範校、安全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經過50多年的發展,遼寧中醫藥大學在國際交流型中醫藥人才、實驗創新型人才、傳統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考試工作基地、全國中醫藥外語培訓基地、全國中醫藥文獻檢索查新分中心、全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是國家科技部確定的中藥新藥臨床試驗關鍵技術及平臺研究的建設單位,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定的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世界針灸協會聯合會遼寧教育基地暨考試分部,是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考試與測評委員會籌委會副主委單位,是國家首批有條件接收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學生的高等院校,是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遼寧中醫藥大學設置醫、理、工、管、文5個學科門類,19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萬余人,下設15個學院、4所直屬附屬醫院、2個教學部、2個教學實驗中心、3個研究院、6個研究所、2所圖書館、4所博物館。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2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7個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5個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21個省中醫藥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1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個省級示範(特色)專業、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教學團隊、22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分享課程、主編30余部國家及行業規劃教材、8部省級精品教材,4部“十二五”省級規劃教材,2個省級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網路化平臺建設專案,26項省級教學成果、1個省級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門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精品視頻公開課、2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專案,獲得38項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特色優勢實驗室項目;與歐美及東亞、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個大學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加快了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步伐。有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個國家臨床藥理基地、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22個省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承擔和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數十項、省級科研項目數百項,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著作數百部,科研經費年均突破億元。
    四所直屬附屬醫院共有6個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20個國家中醫藥管             理局重點專科(另有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培育項目,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建設基地),31個省重點專科;4所直屬附屬醫院分別增具遼寧省中醫院、遼寧省中醫藥研究院、遼寧省肛腸醫院、遼寧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名稱;另有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40餘所臨床教學及臨床實習醫院。
    現有1名“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名國家名師、1名國醫大師、26名國家級名中醫、22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8名省級教學名師、5名省級專業帶頭人,46名省名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人,遼寧省攀登學者2人,遼寧省領軍人才2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3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百人層次26人、千人層次40人,省市級優秀教師8人。
    櫛風沐雨譜華章,桃李芬芳譽滿園。在改革中不斷前進的遼寧中醫藥大學,本著“不求最大,但求最強”的辦學理念,實施“學科立校、人才強校、科技興校”戰略,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為祖國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正向著高水準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的奮鬥目標闊步前進!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中醫學名校排行: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中藥為主,醫理工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高校。座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南岸,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六和塔”隔江相望。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6月,正式成立浙江中醫學院,校址位於杭州市慶春街原浙江大學舊址。2000年3月,整體遷至現址。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
    學校是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中醫藥研究生、獲得港澳臺地區招生權、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首批國家教育資訊化試點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實施高校,是浙江省屬高校中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工作基地。
    學校現設15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濱江學院),建有13個研究機構,擁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1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643人(含獨立學院),其中本科生9839人、碩士生1421人、博士生168人、留學生215人;成教生1933人。
    學校著力加強隊伍建設,不斷優化人才師資結構。現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4257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正高職稱267人,有專任教師836人,其中正高職稱167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浙江省特級專家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0人、浙江省“千人計畫”人選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浙江省教學名師7人、浙江省名中醫38人。
    學校著力推進學科專業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醫臨床基礎為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級學科,先後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4個。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博士點14個,覆蓋中醫、中藥2個一級學科和中西醫結合臨床二級學科;有碩士點46個,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6個一級學科和生物化工二級學科,自主設置聽力學、中醫藥衛生事業管理、中藥市場營銷和口腔修復重建醫學目錄外專業4個;具有臨床醫學(中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臨床醫學、中藥學、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現有本科專業26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浙江省重點專業8個、優勢專業6個。中醫學、中藥學入選首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案。擁有國家教學團隊1支、國家精品課程4門。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先後兩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
    學校著力優化科研管理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實力。擁有血液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重點實驗室10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3個,浙江省公共科技條件平臺2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3支。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畫等國家級項目116項。近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先後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以及麗水市、海寧市、衢州市、磐安縣、余杭區、拱墅區、桐廬縣等市縣(區)開展了產學研戰略合作,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辦有《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浙江臨床醫學》2種學術期刊,其中《學報》是全國對外發行最早的中醫學術刊物之一,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被美國《化學文摘》、波蘭《哥白尼索引》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
    學校重視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已與美國、德國、日本等26個國家與地區的58個教育、科研、醫療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招收了52個國家與地區的國(境)外學生,先後聘請了39位外國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
    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得到了習近平、張德江、李鵬、李嵐清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肯定。
    目前,學校正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立足浙江、輻射全國、面向世界,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準中醫藥大學而努力!(以上資料截止2013年5月)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中醫學名校排行: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山東中醫藥大學》
    山東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8年,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1981年成為山東省重點高校,是山東省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醫藥科大學、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山東省首批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   
    學校辦學條件優越。2007年學校由濟南市曆下區主體遷入長清大學科技園,總占地1829畝,建築面積54.5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5546余萬元,館藏紙質圖書108萬冊、電子圖書47萬冊,有配置完善的電腦校園網和現代教育技術設施。學校設13個二級學院,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和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5所教學醫院、50餘處臨床教學基地。    
    學校擁有完備的教育層次。有21個本科專業,涉及醫、理、文、工、管等學科門類;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點;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碩士點,碩士點涵蓋了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全部二級學科,並開始向周邊學科滲透;擁有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和臨床醫學、中藥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截至目前,學校全日制在校生19800余人,其中本專科生17100余人,研究生2500余人,有多名學生獲得“全國三好學生”、“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稱號。學校十分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亞洲、歐美、非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十余所大學、醫療機構建立並保持長期友好合作關係,合作辦學、合作辦醫,有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僑學生200余人。    
    學校擁有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醫護員工3300餘人(含三所直屬附屬醫院)。博士生導師76人,碩士生導師370人。1人先後榮獲國家“國醫楷模”、“國醫大師”榮譽稱號,有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員1人,全國優秀教師8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2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42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名老中醫藥專家5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44人,1個團隊入選山東省十大優秀創新團隊。    
    學校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1個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山東省工程實驗室和6個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十一五”以來,共承擔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91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91項。在省屬高校中首家主持國家“973”專案1項,承擔“973”項目課題3項,牽頭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專案5項,財政部“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重大專項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90項、廳局級獎勵97項。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專案技術依託單位”、“國家中藥現代化、產業化規範種植專案承擔單位”。 
    學校注重加強學科建設,形成了一批優勢和特色學科。現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醫史文獻2個國家重點學科和中醫內科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1個國家衛生部技術准入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9個,有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學科8個,山東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14個、重點專科10個、重點實驗室24個。 
    在“十二五”發展新征程上,學校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以建設高水準特色名校為奮鬥目標,堅定不移實施富民強校基本方略,依託現代科學技術,強化中醫藥核心地位,強內涵、立特色、樹品牌、促發展,全面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中醫學名校排行: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4年,經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具有較高教學、科研、醫療水平,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現為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高水準大學。學校於2004年獲得全國首批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結論,2007年全國首家通過教育部本科中醫學專業認證單位,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2009年晉升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地處風光秀麗的北國名城哈爾濱市,校園環境優雅,綠樹成蔭,建築中西合璧,風格獨特,教學主樓和禮堂為典雅的歐式建築,屬國家級保護建築;校園內21尊古代著名中醫藥學家雕像以及“經方小道”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園——“大醫之路”。 
   學校下設12個學院、9個附屬醫院(7個非直屬)、1個研究院、27個教學醫院和85個實習基地。設有20個本科專業及13個專業方向,涵蓋醫、理、文、工、管等多個學科門類。有22個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8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5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36人,碩士研究生1764人,本科生9905人,專科生3060人,留學生572人。
  學校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國家首批第二類特色專業(中醫學)建設點和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中藥學、藥物製劑和針灸推拿學)建設點。中藥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為黑龍江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1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省領軍人才梯隊16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校級精品課程52門。
  學校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院校,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設置特聘教授崗位的高等院校之一。學校教學實驗中心首批確定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十五”以來,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9項。學校獲全國首屆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稱號。
  學校現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0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4個,黑龍江省校企合作工程技術中心2個,科技部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黑龍江省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平臺1個。“十五”以來,獲得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立項2070項,其中國家“973”專案4項、“863”項目1項;獲得各級各類獎勵566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1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類)一等獎1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中華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4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類)一等獎5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一等獎1項。學校培養的博士撰寫的論文分別於2008年和2012年獲得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研究、中藥天然藥物藥效物質基礎研究方面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在方劑配伍規律、針灸作用機理研究和中醫藥治療內科、婦科、腎病等重大疾病的臨床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學校附屬第一醫院(臨床醫學院)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醫院。學校附屬第二醫院(針灸推拿學院)是我省首家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認定的中醫院,為全國首批現代化中醫院建設單位。兩附院有國家級重點專科18個、省級重點專科23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3043人(校本部11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應職稱人員929名,博士研究生導師11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75人,有41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名,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巾幗建功標兵1名,全國優秀教師6名。現有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6個。
  學校擁有省內唯一一家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建立了黑龍江省中藥材GAP研究中心;為“省醫藥工業校企合作專業委員會”牽頭單位,與多家企業合作,成立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久久藥業和黑龍江寶泉制藥有限公司等校企聯合的科技實業;建成了占地100萬平方米的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清河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並在黑龍江省14個市、縣建成中藥材GAP示範基地。
  學校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學歷教育資格,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來華留學生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所醫學院校或研究機構開展了教育、醫療、科技合作與交流,目前學校長期國際合作專案139項,接受國外來訪學者500多人,培養外國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5000余人。多次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連續舉辦了九屆“中俄藥學論壇”、二屆中匈雙邊醫藥學術研討會及首次中德睡眠研究學術討論會,開辦“龍江中醫講壇” 。我校與英國倫敦南岸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聯合在英國倫敦創辦的世界首家中醫孔子學院連續四次被評為“優秀孔子學院”稱號,2012年4月李長春出席我校中醫孔子學院成立5周年慶典。
  學校教學科研設備總值達1.98億元,有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超高效液相質譜聯用儀、電子顯微鏡(透射)、鐳射共聚焦掃描器等一批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學校圖書館藏書278萬冊,實現文獻採集、借閱及檢索自動化、網路化。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被確定為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分中心,實現了文獻檢索國際化。學校編輯出版的《中醫藥學報》、《中醫藥資訊》、《針灸臨床雜誌》均為中國自然科學Ⅰ類期刊,均被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學校不斷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十幾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聯合表彰,並在中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挑戰杯”競賽中獲獎。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國內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醫藥院校、政府機構和著名企事業單位的中堅骨幹。 
  學校正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全局,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高水準中醫藥大學而努力奮鬥!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中醫學名校排行:
http://tw.myblog.yahoo.com/tacemail/article?mid=188&prev=189&l=f&fid=21

《成都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原名成都中醫學院,創建於1956年,是在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我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成都中醫藥大學,2006年原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四川生殖衛生學院併入成都中醫藥大學。歷經50多年的建設,已經成為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兼有理、工、管、文、農、教等多學科相關專業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四川省屬重點高等學校,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現任黨委書記馬躍榮。
    學校占地面積1800畝,有16個學院、31個本科專業,在校研究生、本專科學生2.2萬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
    學校是全國首批中醫藥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1981年),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博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1997年)。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有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有博士後流動站3個,博士後工作站4個。
    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中藥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婦科學),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課程31門,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
    學校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者400余人,博士、碩士生導師 300 餘人。其中“國醫大師”1人,“ 973 ”專案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首屆高校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 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3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8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7 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6人,四川省教學名師8人,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4人,四川省名中醫60人。
    學校一貫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堅持“讓學生明確發展方向、讓學生得到發展機會、讓學生增強發展動力”的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養、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級中醫藥人才,其中有新中國第一批中醫學、中藥學本科畢業生和中醫藥碩士研究生、新中國第一位中藥學博士、第一位中藥學博士後和第一位五官科學博士。多年來,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形成了具有中醫藥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由學生主辦已達30年的學術性刊物《中醫學與辯證法》在全國高校有較大影響。
    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值達到 2.8億元,館藏各類圖書近300萬冊。現有各級各類實驗室64個,其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中藥飲片炮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三級)11個,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20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6個。有直屬附屬醫院4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1所,教學醫院17所,實習醫院38所,其中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是國家發改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糖尿病基地)建設單位。
    學校有國家中藥 GCP 中心、四川省中藥篩選評價中心、四川省中藥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成都分中心、中醫藥文化中心等科研機構。“十一五”以來,新上各類科研項目1591項,其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09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各級各類科技獎勵76項。
    學校按照“政府規劃、專家獻智、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原則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的力度,“十一五”以來學校簽署校地、校企合作協議80余項。
    學校不斷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是我國中醫藥國際傳播的重要基地,是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高校之一。接收和培養了來自韓、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台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歷教育學生(含本、碩、博)及多種類型的短期進修培訓學員,開展了與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的大學及臺灣地區義守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學校的學歷教育和互換學生等專案。經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舉辦的分校中實施中醫針灸本科學歷教育,開創我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在海外舉辦學歷教育分校之先河。學校與 26 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醫療單位、科研機構及學術團體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其中執行了我國與韓國、泰國、印尼等政府間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合作項目。學校是國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教育、醫療)基地”及世界衛生組織(WHO)“人類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聯合國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訓中心”等。
    經過50餘年的建設發展,學校凝練了“秉承傳統、崇尚創新、突出特色、強化優勢、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和“厚德、博學、精思、篤行”的校訓,形成了“求實、團結、勤奮、進取”的校風、“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樂學、善思、求本、創新”的學風,“艱苦創業、樂於奉獻、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成中醫人精神。“十二五”期間,學校堅持“開門、開放、開拓,求真、求實、求效”的工作思路,著力創新,向著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準中醫藥大學的目標努力前進,不斷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更新的貢獻!

tace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